• 廣告位
    首頁 文化 文學角 | 回望歷史之路唱響初心之歌——讀徐錦庚長篇報告文學《望道》

    文學角 | 回望歷史之路唱響初心之歌——讀徐錦庚長篇報告文學《望道》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時,反映建黨早期歷史的報告文學作品特別引起社會的關注,也深受讀者的歡迎。作家徐錦庚的長篇報告文學《望道》就是其中的一部。 作家把回望歷史的目光聚焦在《共…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時,反映建黨早期歷史的報告文學作品特別引起社會的關注,也深受讀者的歡迎。作家徐錦庚的長篇報告文學《望道》就是其中的一部。

    作家把回望歷史的目光聚焦在《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這個中共黨史大事件上,講述了一部世界共產黨人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經典的悲壯故事,由此折射出那個風起云涌的偉大時代,真實反映出中國先進思想發展的艱難曲折的歷程,真實反映出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基因的孕育和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歷史責任和人生命運,從而熱情謳歌黨的百年奮斗歷史,深刻思考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出中國共產黨能夠領導中國革命勝利,為中國人民謀幸福,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性。作品選材新穎,思想深邃,主題重大,是一部報告文學的優秀之作。

     

    報告文學《望道》從馬克思、恩格斯共同醞釀構思寫作《共產黨宣言》入手,梳理了這部偉大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的誕生與一個無產階級登上世界歷史舞臺的時代的深刻關系,與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風起云涌的深刻關系,與世界先進思想的進步發展的深刻關系,與一個“敲響資產階級喪鐘”的偉大時代的深刻關系。作品在占有豐富材料的基礎上,寫出了《共產黨宣言》那種昂揚的時代激情,鮮明的政治觀點,堅定的批判立場,強大的思想號召力和改變世界無產階級被壓迫命運的偉大精神力量。馬克思、恩格斯不僅是舊世界的批判者,新世界的思想者,更是在參與組織領導工人運動的社會實踐中,由時代選擇出來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這部薄薄的小冊子站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時代精神高度,宣告了資產階級滅亡的必然性和無產階級最終將在全世界取得勝利的必然性,從而成為共產黨人的經典,指引著世界革命的方向。

    《望道》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去描述《共產黨宣言》誕生時代背景和世界革命意義,顯然要把敘述的重心轉到中國革命的方向上來,反映《共產黨宣言》引入中國后產生的巨大碰撞力和影響力,揭示這部作品與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深刻關系。我們從《望道》所描寫的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活動軌跡,注意到這樣的歷史情況:“在陳獨秀、李大釗接觸馬克思主義之前,馬克思主義已經被零星介紹到中國。這當中,《共產黨宣言》是被介紹最多的?!币院罄畲筢摲e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共產黨宣言》的主張、思想和精神,是最重要的內容。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比較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學說,文中還摘錄了《共產黨宣言》的重要思想。這篇文章因此奠定李大釗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地位。

    中國的仁人志士對改變積貧積弱的民族國家命運的真理的苦苦追求,對救國救民道路艱難探索的進程中,越來越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越來越看到馬克思主義才是真理所在,特別是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加深了中國進步知識分子的馬克思主義信念。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早期共產黨人在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宣揚社會主義思想過程中,更加堅定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能夠救中國,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解放、中華民族振興的必須選擇的道路?!澳详惐崩睢痹卺j釀成立中國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的同時,也在策劃翻譯出版《共產黨宣言》完整的中文版,為一個即將誕生的先進的政黨尋找理論指導、思想武裝和行動指南。這個歷史性的重任幾經輾轉,神奇地落在了一個精通英文和日文、對社會主義思想有著強烈熱情和深入認識的年輕的共產黨人陳望道身上。而陳望道不負眾望,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前,高質量地翻譯和出版了這部偉大的作品,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從此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承擔起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復興、中國人民獲得解放的艱苦斗爭之路。

    《望道》站在大歷史觀的思想高度,通過清晰的梳理,把世界風云變化與中國現實進行了深入比較,把中國革命放到世界革命的大格局中來考察,提煉出作品主題立意?!豆伯a黨宣言》前前后后的故事,反映了一個時代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表現出苦難的中華民族在這場大變局中,幸運地抓住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歷史機遇,從而揭示出在中國這片苦難深重的土地上,建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必然性,揭示出一代進步知識分子不斷探索,百折不撓,最終尋找到馬克思主義的必然性,揭示出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必然性。

     

      與其說《望道》是寫《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命運故事,不如說是寫翻譯者陳望道的個人命運故事。這是作品最精彩的部分,也是作品最硬核的部分。在當前描寫早期共產黨人革命活動的報告文學作品中,唯有這部作品把一個復雜的黨史人物,成功地塑造為豐滿的報告文學人物形象。因此,作家必須以唯物史觀,直面真實的歷史,勇于觸及中共黨史的所謂敏感點和“痛點”。實際上,作品正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才使許多黨史難題得以破解,才還原出了一個真實的陳望道。

    陳望道的出身家世也許和傳統耕讀家庭沒有什么太大區別,但陳望道從小就具有血性和報國之心。特別是生活在一個動蕩的年代,他身上那種反抗傳統的基因被現實的矛盾沖突激活了。他在繡湖書院念書時,為“教育救國”思想所動,決心回到家鄉辦學?!皢拘衙癖娪X悟,教育是最佳途徑”。沒有辦學場所,他就把村里佛堂的泥菩薩砸了,引發了一場風波。在那個年代,“教育救國”只是一種讀書人的良好愿望,根本無法最終實現。陳望道后來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中,接觸到了日本的社會主義者河上肇,學習了馬克思主義,思想覺悟大大提高,眼界也大大開闊了。正趕上十月革命,他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就在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貒?,他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教書,和進步老師一起,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提倡新教育思想,引發了影響全國的“一師風潮”。陳望道在這場斗爭中的表現,受到社會的關注,他得到了鍛煉。也正是在此期間,他領受了翻譯《共產黨宣言》的任務。他的專業水平、思想深度與斗爭的熱情碰撞出一種過人的力量,啃下了當時所有人都無法完成的翻譯“硬骨頭”。他的人生也因此進入了最為閃亮的高光時期。

    《望道》寫出了陳望道對早期建黨的貢獻,也不回避他個性上的一些問題。這些個人問題,導致了他與人生最重要的歷史機遇擦肩而過。實際上,這個時候的陳望道已經得到了早期黨的領袖的信任和重視,并實際參與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始工作。在上?;I備黨的“一大”期間,他因與陳獨秀之間的一些分歧,居然不可思議地發展到鬧出個人情緒,不參加“一大”,還提出要退黨?!耙淮蟆币院蟛痪?,中共上海地方委員會成立,陳望道當選為第一書記,個性散漫、文人意氣很重的他雖然做了不少工作,但心氣已經開始松懈,革命熱情明顯減退。他的工作表現受到黨內同志的嚴肅批評,有些批評過激??吹贸?,他沒能正確處理好這些批評的關系,辭去了黨的領導職務,與黨的工作漸行漸遠,并在實際上退出了中國共產黨。

    作品接著擺出了分析陳望道退黨原因的兩種不同觀點:一是把責任全推給陳獨秀;二是指責陳望道信仰動搖。而作品則想以更“人性”,也就是更接近陳望道性格特征的方式加以讀解。陳獨秀的家長作風當然有直接的關系。這位早期共產黨人,與其說是有威望的革命領袖,但接觸起來更像是一個任性的家長。家長作風隨著中國共產黨組織原則、組織形式、組織工作建設展開,與黨組織越來越格格不入,越來越不利于黨內團結。我們黨需要的是作出正確決策的領袖,而不是發號施令的家長。實際上,不能接受陳獨秀作風的同志并非陳望道一人。連“一大”代表李達、李漢俊也最后選擇了退黨。就算有這樣那樣的客觀原因,也無法成為陳望道退黨的理由——責任還是在陳望道自身。從陳望道退黨后一直的政治表現看,并非一句“信仰動搖”以蔽之,不過,在《望道》的描寫里,我們能讀出,他個性里的“紅頭火柴”因素使他思考問題不夠冷靜,不太能處理好黨內同志之間的關系。當然,更為根本的是,他并非“信仰動搖”,但“信仰”或者說“初心”還未成熟還不充實應該是真實客觀的。并非一個人有政治熱情,有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就一定有“信仰”,一定有“初心”。一個共產黨人的“信仰”“初心”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積累、打造出來的。積累不夠,力道不足,都無法建立起“信仰”“初心”。事實上,陳望道解放后重新入黨時的“信仰”與“初心”比起早期革命活動時,要更成熟,更加堅定。而在這個時期,怎么會出現這種“動搖”?也許,更多的應該是對“家長”的權威產生動搖了。從這個層面上說,陳望道退黨,有他個人性格的偶然原因,也有歷史的必然原因。

    《望道》正是從這樣的文學思想的角度,評價人物,塑造形象。雖然不一定就是什么歷史定論,卻也寫真寫活了一個陳望道。不管陳望道要為他的人生付出什么樣的沉重代價,會得到什么樣的感悟,他所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一直與我們黨偉大而悲壯的歷史同行。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和革命者,在這本書的鼓舞下,浴血奮戰,英勇犧牲,換來了新中國,換來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新的“一百年”,這本書仍然是中國共產黨人新征程的強大動力。每當我們回望過來的路,都要深深感謝陳望道先生。

    《望道》以特有的文學的敏銳思想、謹慎表達的筆調和對材料反復考證辨析的理性態度,深入到中共黨史的深處,去展開一個先進的政黨如何孕育和打造自己的初心,自己堅定的信仰,如何成為中國唯一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政黨的最初復雜而生動的形態。

    作家提供了一個資料:黨的“一大”時期的黨員中,有21人犧牲,有16人因各種原因脫黨退黨,有8人被開除出黨。到革命勝利時,成為國家領導人的有4人。從這份資料也許可以判斷出,黨的早期組織的成分是非常復雜的。這個還帶著相當濃厚的知識分子氣質的黨,雖然成員都是進步知識分子,不乏先進思想,但他們集合在一起,起了一個“共產黨”的名稱,并不意味著就是一個成熟的黨。歷史時機是成熟了,但每一個參與者不見得都在政治上已經完全成熟,多數人還沒有做好接受嚴峻斗爭考驗的實際準備。因此,在早期出現脫黨退黨甚至叛黨的情況并不奇怪。這是一個先進知識分子組織向一個先進的政黨轉變過程中必須付出的或悲壯或慘痛的犧牲和代價。把陳望道的人生放到這樣一個政治生態環境中去描寫,去表現,不僅更加真實,也體現了作品的歷史的態度。

    《望道》在描寫陳望道、李漢俊、李達等早期共產黨人的曲折人生時,實際上在提煉著這樣的思考,那就是,黨的初心是在馬克思主義不斷中國化的過程中豐滿和夯實的??梢钥闯鲈缙诠伯a黨組織成立時,受到國際共運和十月革命的社會主義模式的影響較大,許多共產黨人更多地帶著改變弱國命運的強國夢,“初心”內涵的救國意識也更為強烈,理想主義的成分更為濃重。正是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共產黨人的“初心”才更加務實,更加符合現實斗爭的需要,更加符合中國人民的要求。中國共產黨人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只有中國人民解放,中國人民幸福,中華民族才能強盛,國家才能強大,社會主義才能在中國這樣的土地上取得成功,并成為中國的發展道路。民生是根本,也是“初心”的根基所在。這個過程,也是共產黨人打造“初心”的過程。早期的共產黨人,許多人思想上實踐上沒有完成這個“涅槃”,也就沒有能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們的政治生命發生變故,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作品由此深化了思考,升華了主題。

    讀《望道》,會令人欣喜地看到,中國報告文學已經具備了用紀實文學形式正確準確地處理黨史題材的能力,已經有資格把文學筆觸伸向黨史的深處,思考更為深沉的問題。中國報告文學四十多年反映改革開放偉大時代,也經受了時代風雨的沖刷,已經從文學的輕騎兵壯大成文學的一支生力軍,承擔著文學主力軍的任務。在一些文體特別是小說深受歷史虛無主義嚴重困擾的今天,中國報告文學勇敢站出來,挺在風口浪尖,以優秀作品與歷史虛無主義進行了堅決斗爭,捍衛了黨的初心,捍衛了黨史的精神。徐錦庚作為一個實力派的報告文學作家,用《望道》唱響了一曲黨史“初心”之歌。

    (作者系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著名文學評論家)

    來源:大眾日報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不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擔保、暗示和承諾,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內容、圖片等),請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及時刪除或修改處理。 http://www.zhidongsc.com/6236.html
    廣告位
    上一篇
    下一篇
    Avatar photo

    作者: lijinguo

    如今,網站的作用就是為訪客提供各種服務,滿足其需求,因此,本網站部分內容由用戶自行上傳或是轉載,如權利人發現存在誤傳其作品情形,請及時與本站聯系及時修改或刪除。

    為您推薦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0530-6665411

    在線咨詢: QQ交談

    郵箱: 461773201@qq.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9:00-17:30,節假日休息

    關注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關注微博
    返回頂部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8|国产三级无码不卡视频